![寒露節氣標誌著氣溫逐漸下降,秋燥壓抑肝氣,此時養生應注重脾胃和潤燥,加強末梢循環以緩解各種季節性疾病。推薦早餐來食用中醫食療的「四紅補血湯」,以紅棗、紅豆、帶皮花生和紅糖為主料,具有益氣補血、補中祛濕以及消除水腫的功效。此外,寒露時節應警惕因受寒引發的疾病,可通過足浴後按摩三大穴位(如三陰交穴、然谷穴和公孫穴)來促進氣血循環,增強身體抵抗力,達到保健防病的效果。](images/Solar_terms/Solar_terms17.jpg)
![寒露時節,隨著天氣逐漸轉涼,心情也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,出現些許波動。為了讓心情更愉悅,可以多攝取一些能提升情緒的食物,例如乳製品能提供穩定能量、堅果類富含有益大腦的脂肪酸與鎂元素,而豆製品則能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和調節激素平衡。這些食物不僅有助於平衡身體機能,還能讓心情更加明亮。抓住寒露時的養生契機,透過飲食調整提升生活質量,保持身心的和諧與健康。](images/Solar_terms/Solar_terms17_01.jpg)
寒露 10/8~10/22
「寒露天涼露水重」,天氣逐漸由涼轉寒,黎明的露水凝結寒氣,人們開始感受到冬天將至的氣息。燥邪開始活躍,做好預防病毒的功課。當氣溫低於 15℃ 時,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,再加上氣候乾燥逐漸明顯,在人的內臟裡面,肺是最怕躁的,躁氣一明顯,肺火就上升,咳嗽聲就愈來愈多,此時也會感到皮膚乾裂起屑、口唇乾燥、咽乾喉痛。中醫云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寒露這個節氣正是調養陰經的關鍵時期。這時期的養生要點,首重防寒防燥,早晚須注意添衣,以保存陽氣,及多吃補氣、滋潤的食物。
二十四節氣
人們依靠二十四節氣知識努力實現與大自然的協調,在日常飲食中藉此達成人體內循環與外界氣候大循環的協調。
以一年為周期,隨著時間的變化,遵循不同的飲食規律。飲食之五味與哲學的五行觀念、中醫的五臟理論依時間之轉換相調和。
- 春
- 推陳出新,萬物復甦
- 夏
- 天地皆長,萬物繁秀
- 秋
- 平定收斂,萬物成熟
- 冬
- 陽氣潛伏,萬物螫藏
內科、婦科、兒科、傷科、針灸科
中國的醫學師法天地,講究內外調和,順應自然:一如仁心醫療體系之所以以仁心為名,即是感念天地有情,令萬物生生不息,仁心聯醫®立願以醫術濟世,創造更完善、親切的醫療服務與文化,以滿足大眾對於醫療、健康與養身的需求。
服務內容
特色醫療
主治項目
收費標準
安心公告
常見問題
門診時間
初診預約掛號
複診預約掛號
看診進度
交通資訊
醫師資訊
醫師陣容
案例分享
諮詢醫師
最新消息
活動快訊
活動消息
線上活動
養生保健
十二經絡
仁心食堂
五季養生
十二時辰養生
二十四節氣
百草學堂
仁醫師聊健康
新型冠狀病毒 COVID-19
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
臺灣清冠一號常見問題
仁心聯醫®
教育培訓
人才招募
新北三重仁安堂社群平台
(02) 2286-1000
診所服務電話
LINE 聯絡我們
診所官方 LINE
109.zenheart.com.tw
診所官方網站
臉書私訊我們
Facebook Messenger
網頁傳訊給我們
歡迎任何建議、意見、批評
[email protected]
客戶服務信箱